首页 > 诗文 > 厉鹗的诗 >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译文及注释

冉冉:袅袅升动貌。

临鉴:对镜。

绿盘:喻荷叶。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鉴赏

评解

厉鹗词以典丽见长,此词“秋浓人淡”、“绿盘疏粉艳”两句,尤为颖异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远空灵之极;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绮旎。全词清雅婉丽,意境幽美。风味在清真、白石之间。  

厉鹗简介

清代·厉鹗的简介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厉鹗的诗(9篇)

猜你喜欢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忆秦娥·湖天阔

清代黄景仁

湖天阔,清湘望断三更月。三更月,猿声是泪,鹃声是血。

曲终数点烟鬟没,此间自古离愁窟。离愁窟,几丛斑竹,临江犹活。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代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自蓟北归

唐代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相思令·苹满溪

宋代张先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明代张宁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峄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误。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

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五代毛熙震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送应氏二首

魏晋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