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九龄的诗 > 感遇十二首·其二

感遇十二首·其二

[唐代]: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十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

注释

高鸟:高飞的鸟。

飞沉:指鸟和鱼。

“感遇十二首·其二”鉴赏

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张九龄简介

唐代·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张九龄的诗(3篇)

猜你喜欢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归燕诗

唐代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唐代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代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归雁

唐代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