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民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 |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 wù guó hài mín误国害民 | 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4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
| bǎo guó ān mín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 láo mín fèi cái劳民费财 | 亦作“劳民伤财”。 | 《新唐书·南诏传赞》:“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 |
| yōu guó yōu mín忧国忧民 |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 yǔ mín gēng shǐ与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 ài mín rú zǐ爱民如子 |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 shén nù mín tòng神怒民痛 | 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 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
| yù guó zú mín裕国足民 | 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
| dù guó yāng mín蠹国殃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
| dù guó bìng mín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 shì mín rú shāng视民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
| jiù shì jì mín救世济民 |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
| wèi tiān xù mín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
| bǎo jìng ān mín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 | 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
| mín shēng diāo bì民生凋敝 |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
|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与 |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 wèi mín chú hài为民除害 |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
| 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
| shī wèi bìng mín尸位病民 | 尸位:居位而不做事。占着职位而无所作为,使人民受到损害。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
| mín ān guó tài民安国泰 |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 yōng zhèng ài mín拥政爱民 |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 |
| yú mín zhèng cè愚民政策 |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 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
|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 |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
|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 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 | 《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 dù zhèng hài mín蠹政害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
| huà mín yì sú化民易俗 |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
| mín shēng tú tàn民生涂炭 |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尚书 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 yú nòng rén mín愚弄人民 | 欺骗捉弄老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
| ān guó fù mín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 jìng shòu mín shí敬授民时 | 见“敬授人时”。 | 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
| mín bù ān zhěn民不安枕 |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 guó lì mín fú国利民福 |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
|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 xuē zhí wéi mín削职为民 |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 shī lǎo mín kùn师老民困 | 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惟邦本 |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 |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
| píng mín bǎi xìng平民百姓 | 指普通百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
| láo mín shāng cái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
|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 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 mín yǒu cài sè民有菜色 |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汉书 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
| wù guó yāng mín误国殃民 |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
| jì shì ài mín济世爱民 | 济:救助,接济;爱:关爱。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 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济世爱民,扶危定难。” |
| hù guó yòu mín护国佑民 |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
|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 |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
|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
| wàn mín tú tàn万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 tiān zhī lù mín天之戮民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 yōu guó ài mín忧国爱民 | 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 mín xīn bù yī民心不壹 |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 《左传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
| qǔ xìn yú mín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 mín xī wù fù民熙物阜 | 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
| yìng tiān cóng mín应天从民 | 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 《南齐书·谢腀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 |
| zhì guó ān mín治国安民 |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 cán mín hài lǐ残民害理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 wú yè yóu mín无业游民 | 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 |
| qiáng jiān mín yì强奸民意 |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
| mín qíng tǔ sú民情土俗 |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为邦本 | 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 zhèng huāng mín bì政荒民弊 | 荒:荒废,荒乱;弊:劳困,困疲。政治荒乱,百姓困疲。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
| jié yòng ài mín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 mín qióng cái kuì民穷财匮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
| mín gāo mín zhī民膏民脂 | 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
| dù guó hào mín蠹国耗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
| tiān nù mín yuàn天怒民怨 | 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 fù guó yù mín富国裕民 |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
| yīn mín fù cái殷民阜财 |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 mín yīn cái fù民殷财阜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 jìng tiān ài mín敬天爱民 |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
|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 |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
| lí mín bǎi xìng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
| rén mín chéng guō人民城郭 | 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 yì guó lì mín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 fù guó qiáng mín富国强民 | 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 wéi guó wéi mín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
| jiù mín shuǐ huǒ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 wèi mín chú huàn为民除患 |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 huò shì wū mín惑世诬民 | 指蛊惑世人。 | 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
| xiāng guī mín yuē乡规民约 |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 |
| shè jì shēng mín社稷生民 |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
| wù fù mín xī物阜民熙 | 阜:丰富;熙:吉祥。物产丰富,人民幸福。 |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 |
| guān bī mín fǎn官逼民反 |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
| mín wú jiào lèi民无噍类 |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
| dì guǎng mín zhòng地广民众 | 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
| xiǎo guó guǎ mín小国寡民 | 国家小,人民少。 |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 cán mín yǐ chěng残民以逞 |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
|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 | 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
| dú fū mín zéi独夫民贼 |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 《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