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发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 | 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 | 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
| fā méng qǐ bì发蒙启蔽 |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
| pī fà rù shān被发入山 | 被:通“披”;被发:披散头发。指归隐山林。 | 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 fèn fā chuō lì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 máo fà jìn shù毛发尽竖 |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 shù fā fēng bó束发封帛 | 《新唐书 列女传 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后以“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
| qín chǐ dài fā噙齿戴发 | 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奉先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 zhū yán hè fā朱颜鹤发 |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 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
|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耸然 | 见“毛发悚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
|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 | 一句话也不说。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 zhèn lóng fā kuì震聋发聩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
| tóu nǎo fā zhàng头脑发胀 | 自负;自大。 | |
| fā nù chōng guàn发怒冲冠 | 同“发上冲冠”。 |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 fā fèn wàng shí发愤忘食 |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lìng rén fà zhǐ令人发指 |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 zhū yán cuì fā朱颜翠发 | 同“朱颜绿发”。 | 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
| shù dài jié fā束带结发 | 束系衣带,挽起发髻。谓出仕。 | 唐·韩愈《争臣论》:“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 |
| fā zòng zhǐ shǐ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 fā fèn tú qiáng发奋图强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发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 bái fà hóng yán白发红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 pī zī xuē fà披缁削发 |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
| dǔ shì fā yuán赌誓发原 | 犹言赌咒发誓。 | |
| zhì fà nòu miáo栉发耨苗 | 栉:梳理;耨:除草。梳头发,除杂草。比喻事情利多害少。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
|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 |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
| jiǎn fā pī zī剪发披缁 | 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 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
| fā zhèng shī rén发政施仁 |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 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
|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 | 真引人发笑。 | |
| bái fà xié lǎo白发偕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 fā gǔ zhèn lóng发瞽振聋 |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
| shēng lèi jù fā声泪俱发 |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
| fā róng zī zhǎng发荣滋长 | 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滋长:生长。指草木繁茂生长。比喻茁壮成长。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荣达而生色也。” |
| yún chéng fā rèn云程发轫 |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 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 páng méi bái fà庞眉白发 |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汉 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
| chōng guàn fā nù冲冠发怒 | 见“冲冠怒发”。 |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 shén cǎi huàn fā神采焕发 | 精神焕发,风采动人。 | 《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
| xīng wàng fā dá兴旺发达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 zhí fā chuān guàn植发穿冠 | 犹植发冲冠。 | 《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 |
| dà fā miù lùn大发谬论 | 指空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 |
| fà tū chǐ huò发秃齿豁 |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
| pī fà wén shēn被发文身 |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 zhāo fā mù zhì朝发暮至 | 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 语出《后汉书 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
| lí méi ài fā梨眉艾发 | 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 清·檗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其子后来镜下芙蓉人及第,祖母尚梨眉艾发寿而康。” |
| jié fà fū qī结发夫妻 | 结发:束发;指初成年。初成年结成的夫妻。后特指原配夫妻。 | 汉 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 máo fà sēn shù毛发森竖 |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
| yīng zī huàn fā英姿焕发 |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 zhuī niú fā zhǒng椎牛发冢 | 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 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
| fā fèn wéi xióng发奋为雄 | 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 chuō lì jùn fā踔厉骏发 | 见“踔厉风发”。 | 清·汪琬《<安南日记>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
| zhěng zhuāng dài fā整装待发 |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请愿团还未启程北上,上海方面北军第四师整装待发的消息已传到浙江来。” |
| fēng fā quán yǒng风发泉涌 | 风发:形容迅速猛烈;涌:向上冒出。大风刮起,喷泉涌现。比喻多种力量或事物并发,发展迅速,声势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 |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 dàn wú xū fā弹无虚发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
| qīng shān yī fà青山一发 |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 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 bù jué rú fà不绝如发 |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 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蒙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台背 |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 《诗经·鲁颂》:“黄发台背,寿胥与诚。” |
| tiān liáng fā xiàn天良发现 |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
| tǔ bǔ wò fà吐哺握发 |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 mén xì fā xià扪隙发罅 | 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
| páng méi hè fā庞眉鹤发 | 同“庞眉皓发”。 | 宋·陈合《宝鼎记·寿贾师宪》词:“尽庞眉鹤发,天上千秋难老。” |
| dài bèi hè fā骀背鹤发 |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四卷:“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 |
| sàn fà chōu zān散发抽簪 | 簪:绾头发的首饰。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 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
| chūn sǔn nù fā春笋怒发 |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 |
| huáng fà chuí tiáo黄发垂髫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 huáng fà ér chǐ黄发儿齿 | 比喻人长寿。 | |
| gōng xǐ fā cái恭喜发财 | 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
| fā cè jué kē发策决科 | 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 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
|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 jié fā liú bīn截发留宾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 jiè tí fā huī借题发挥 |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
| fā jiān zhāi yǐn发奸摘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
| jiǎn fà dù mén剪发杜门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fā rén shēn xǐng发人深省 |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 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 fà duǎn xīn cháng发短心长 |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 dǎo lì fèn fā蹈厉奋发 |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 yì lùn yīng fā议论英发 | 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 《续传灯录 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沓,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
| tī jiān fā fú摘奸发伏 | 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
| pī tóu sàn fà披头散发 | 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
|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 yīng zī bó fā英姿勃发 | 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 赖少其《<钱松喦画集>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 |
| zhuàng fā chōng guàn壮发冲冠 | 形容气概雄伟豪迈。 |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 fā huáng zhāng dà发皇张大 | 发皇:显豁,开朗。发展扩大。 |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蒋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 dài fā hán chǐ戴发含齿 | 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
| wò fā tǔ sūn握发吐飧 | 见“握发吐哺”。 | |
| hèn qióng fā jí恨穷发极 | ||
| shǐ wú xū fā矢无虚发 | 矢:箭;虚:空。箭射得准,每发必中。形容箭术高明。 | 南朝·梁·沈约《为皇太子谢赐御所射雉启》:“轻銮微动,密翳徐张,黄间所彀,矢无虚发。” |
| xìng zhì bó fā兴致勃发 | 兴致:兴趣。形容兴头很足。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梨园子弟同宫女们,歌的歌,舞的舞,饮至半酣,兴致勃发。” |
| yuán jiān fā fú擿奸发伏 |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
| fā zōng zhǐ shì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