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家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áng jiā lǐ shǒu行家里手精通这种业务的人。里手:内行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jiā dào xiǎo kāng家道小康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宋·洪迈《夷坚志》。
zhì guó qí jiā治国齐家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bài jiā zǐ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老舍《诗人》:“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为狂士、为败家子。”
hēi jiā bái rì黑家白日不分昼夜,整天整夜。《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zì chéng yī jiā自成一家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jiā dào xiāo fá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xùn guó wàng jiā徇国忘家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zhì pǔ jiā chuán治谱家传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南齐书·傅琰传》:“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rén jǐ jiā zú人给家足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dāng jiā lì yè当家立业主持家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一本作“当家立事”。
duì tóu yuān jiā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xīng jiā lì yè兴家立业建设家庭,创立事业。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xiǎo jiā bì yù小家碧玉小户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晋 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jiā jiàn hù shuō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常里短犹“家长里短”。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jiā yè diāo líng家业雕零家业:家产;雕零:零落。家道衰落。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不幸轮到老身,家业雕零,无人养济。”
guó pò jiā wáng国破家亡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jiā dào bì lì家道壁立家道:家庭经济状况;壁立:空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sì hǎi yī jiā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胜负兵家之常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jīng shǐ bǎi jiā经史百家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guó hèn jiā chóu国恨家仇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zì bào jiā mén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宗璞《东藏记》第三章:“嵋慢慢地清楚地自报家门。”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带口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guó jiā dà shì国家大事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bài guó sàng jiā败国丧家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āi jiā àn hù挨家按户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按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tōng jiā zhī hǎo通家之好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pò guó wáng jiā破国亡家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qīng jiā bài chǎn倾家败产见“倾家荡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dà jiā fēng fàn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yǎng jiā huó kǒu养家活口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kuàng miǎo wú jiā旷邈无家旷:空阔;邈:远。远离家乡,没有家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jiā zhì hù dào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乡村远处,或三家五家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将盐家至户到。”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shī lǐ chuán jiā诗礼传家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jiā wú èr zhǔ家无二主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jiǔ liú bǎi jiā九流百家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参见“九流一家”。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kè bó chéng jiā刻薄成家刻薄:冷酷无情。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lù wú cháng jiā,fú wú dìng mén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dǎ jiā jié dào打家截道谓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杀人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家庭的当家人。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ài guó rú jiā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jiā zéi nán fáng家贼难防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huì jiā bù máng会家不忙见“会者不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wàn guàn jiā cái万贯家财形容家产极丰。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ér nǚ qìng jiā儿女亲家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yī jiā yī jì一家一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引申为一家人。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ā jiā wēng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sān jiā cūn三家村指偏僻的小乡村。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不是冤家不聚头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ān guó níng jiā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xiè jiā huó jì谢家活计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
sù shì yuān jiā宿世冤家指有前世仇怨。形容积怨很深。也用作昵称。宋·道山先生《道山清话》:“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
fàn zhái fú jiā泛宅浮家谓以船为家。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wú jiā qiān lǐ jū吾家千里驹千里驹:日行千里的马。我家的千里马。夸赞自家优秀的子侄。《晋书 符朗载记》:“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jiā fán zhái luàn家烦宅乱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chāi jiā dàng chǎn拆家荡产拆:拆散;荡:弄光。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没了落事,几乎中了人的机谋,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
xié jiā dài kǒu携家带口携带家眷,指受家眷的拖累。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8回:“于是携家带口,风餐露宿地到了北京。”
jiā lèi qiān jīn家累千金谓家中极富财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kāi guó chéng jiā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sàng jiā zhī gǒu丧家之狗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sàng jiā zhī quǎn丧家之犬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guó ěr wàng jiā国尔忘家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yī jiā zhī shuō一家之说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旧唐书·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bù shí dōng jiā不识东家指不识近邻是圣贤。“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yī jiā juàn shǔ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孔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rén wáng jiā pò人亡家破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dāng jiā zuò zhǔ当家作主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yī jiā zhī cí一家之辞同“一家之言”。《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zài jiā chū jiā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kuī shè bǎi jiā窥涉百家窥涉:关涉,关系;百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张家长李家短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jiā shēng zǐ ér家生子儿奴婢生的子女仍在主家服役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我又比不得是这里的家生子儿。”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谓所有家当什物。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lěi shì tōng jiā累世通家累:接连;通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续汉书》:“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nán shì nǚ jiā男室女家犹男婚女嫁。指儿女成家。明 汪廷讷《狮吼记 赠妾》:“男室女家,大伦攸系,天长地久,乐意相关。”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