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祸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zī yuàn zhù huò资怨助祸 | 资:资助。助长怨恨,促使祸患到来。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
| huò qǐ fēi yǔ祸起飞语 | 飞语:流言。祸患从流言而来。 | 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祸起飞语,刑极沦胥。” |
| rě zāi zhāo huò惹灾招祸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
| huò fú wú mén祸福无门 | 无门:没有定数;不是天意。灾祸与好运的来临全不是命中注定的;全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 huò yǔ fú lín祸与福邻 | 邻:接近。福与祸相距不远。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
| shì yuàn jié huò市怨结祸 | 市:买,换取;祸:灾祸。换取怨恨,结下祸根。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
| huò luàn xiāng xún祸乱相寻 | 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
| shā shēn zhī huò杀身之祸 |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
| huò jìn shi yú祸近池鱼 |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 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
| zuì kuí huò shǒu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 wáng yuán huò mù亡猿祸木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
| fēi lái hèng huò飞来横祸 | 意外的灾祸。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
| yīn huò wéi fú因祸为福 | 变坏事为好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
|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yīn huò dé fú因祸得福 | 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
| jí xiōng huò fú吉凶祸福 | 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 bāo cáng huò xīn包藏祸心 |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
| fú wéi huò xiān福为祸先 |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同“福为祸始”。 | 晋 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
| huò fú wú cháng祸福无常 |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 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 lì zāi lè huò利灾乐祸 |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 宋·文天祥《吊五木》诗序:“张提军隔岸,不发一矢,有利灾乐祸之心。” |
| huò jí shi yú祸及池鱼 |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 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 bīng lián huò shēn兵连祸深 |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 |
| bīng lián huò jié兵连祸结 |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
| bīng lián huò jiē兵连祸接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 huò fú tóng mén祸福同门 | 谓祸福皆人自取。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
| rě huò zhāo zāi惹祸招灾 | 给自己引来麻烦。 | 元 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
| huò fú wú mén,wéi rén suǒ zhào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
| 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yāng guó huò jiā殃国祸家 |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 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
| è jī huò yíng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 yí huò yú rén移祸于人 | 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
| fú guò huò shēng福过祸生 | 过:太甚。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形容人乐极生悲。 | 《宋书·刘敬宣传》:“今此杖节,常惧福过祸生,实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
| zāi lí huò zǎo灾梨祸枣 |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
| zé huò cóng qīng择祸从轻 | 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
| shēn huò wú liáng申祸无良 | 申:重复。申祸:第二次遭祸事。无良:形容自己没有道德。重遭祸事,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而造成的。 | |
| huò fú wú piān祸福无偏 | 偏:不正,倾斜。祸福的来临是不偏不倚的。指祸福是由人自身造成的。 |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四折:“果然道祸福无偏,善恶相连,则为你昧己瞒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
| dà huò lín mén大祸临门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
| niè gēn huò tāi孽根祸胎 | 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 bì huò jiù fú避祸就福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 jǐn néng shèng huò谨能胜祸 | 谨:小心慎重;祸:灾难。做事谨慎可避免灾祸。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
| huò zhōng yǒu fú祸中有福 | 指不幸之中也包含着产生幸运的因素。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
| huò zuò fú jiē祸作福阶 | 阶:凭借。祸与福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灾祸过后即可能有福的降临。 |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
| lè huò xìng zāi乐祸幸灾 |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
| fén rú zhī huò焚如之祸 | 焚如:指燃烧或火灾。遭受火烧的灾祸。 | 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
| hào luàn lè huò好乱乐祸 | 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
| huò shǒu zuì kuí祸首罪魁 |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 huò jué fú lián祸绝福连 |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
| huò shēng zhǒu yè祸生肘腋 |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 huò zài zhāo xī祸在朝夕 |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 | 《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
|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 |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 bāo cáng huò xīn苞藏祸心 | 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 |
| huò rěn è jī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 huò cóng kǒu chū祸从口出 | 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 huò yīn è jī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 bīng mù huò jié兵拏祸结 | 见“兵连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 shi yú zhī huò池鱼之祸 | 见“池鱼之殃”。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产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
| yán chū huò cóng言出祸从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 huò fú mí cháng祸福靡常 |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祸福靡常,喜悲交集。” |
| huò yíng è rěn祸盈恶稔 | 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 《周书·武帝纪》:“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
| huò fú xiāng yī祸福相依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quán shēn yuǎn huò全身远祸 | 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
| xìng zāi lè huò幸灾乐祸 |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
| yí huò wú qióng遗祸无穷 |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 xiāo qiáng zhī huò萧墙之祸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
| huò zài yǎn qián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
| méi jié zhī huò眉睫之祸 |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
| zāo qīng yù huò遭倾遇祸 | 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
|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 《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 yāo chǒng zhào huò要宠召祸 | 要:通“邀”,求取。想求取宠信,反招致祸患。 | 《明史·刘吉传》:“幸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 |
| huò fú wéi rén祸福惟人 |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参见“祸福同门”。 | 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亭毒,养育。 |
| lè huò bù quān乐祸不悛 | 乐:爱好;悛:悔改。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 |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
| fáng huò yú wèi rán防祸于未然 | 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 《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
| yán chū huò suí言出祸随 | 见“言出祸从”。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 zhāo zāi lǎn huò招灾揽祸 | 招揽灾祸。 |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 qī xián fū huò shǎo妻贤夫祸少 | 祸:灾难。妻子贤惠丈夫在外灾祸就少。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
| huò jié bīng lián祸结兵连 |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 wú xū zhī huò无须之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 xīng wáng huò fú兴亡祸福 | 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端的个圣贤可对,神鬼堪惊,俗怀顿爽,尘虑皆清。” |
| xìng fǎn wéi huò幸反为祸 | 幸:幸运,幸福;祸:灾祸,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幸福可以转为灾难。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任久不胜,则幸反祸。” |
| huò fā chǐ yá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 bèi zāi méng huò被灾蒙祸 |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 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
| miè mén zhī huò灭门之祸 | 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 《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
| fēi yāng zǒu huò飞殃走祸 | 同“飞来横祸”。 | |
| huò luàn jiāo xīng祸乱交兴 | 兴:起。灾祸和战乱交相兴起,天下不安。 | 《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
| zhuǎn huò wéi fú转祸为福 | 把灾祸转变为幸福。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
| huò pò méi jié祸迫眉睫 | 犹言祸在旦夕。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
| rě huò zhāo qiān惹祸招愆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
| héng huò fēi zāi横祸飞灾 | 同“横殃飞祸”。 |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
| xiān jiè zhī huò纤介之祸 | 形容很轻的灾害。 |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 huò luàn tāo tiān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
| huò fā xiāo qiáng祸发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 hú yuè zhī huò胡越之祸 |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