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见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ī kǒng zhī jiàn一孔之见 |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
| jiàn xián bù yǐn见贤不隐 | 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 | 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
| lì lì kě jiàn历历可见 | 历历: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 宋 洪迈《夷坚甲志 郑邻再生》:“殿前挂大镜,照人心腑,历历可见。” |
|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见其一未见其二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诗经 小雅 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
| dòng jiàn fèi fǔ洞见肺腑 |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 qiān yī zhǒu jiàn牵衣肘见 | 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语出《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 céng xiàn dié chū层见迭出 | 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文献通考 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迭出,宏远微妙。 |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 见“高见远识”。 |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 hài rén wén jiàn骇人闻见 | 见“骇人视听”。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 mèng jiàn zhōu gōng梦见周公 |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 xián jiàn céng chū闲见层出 | 先后一再出现。 | |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闻名不如见面 |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 《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
| jiàn fēng shǐ chuán见风使船 | 同“见风使舵”。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
| jiàn kě ér jìn见可而进 |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
| sī kōng jiàn guàn司空见惯 |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
| 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见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 jiàn guàn sī kōng见惯司空 | 谓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妙部新奇,见惯司空自品题。” |
| jiàn shàn bì qiān见善必迁 |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
| dié xiàn zá chū叠见杂出 | 叠:重叠;见:同“现”,出现。多次重复错杂出现。 | 《明史·刘茞传》:“今民穷财殚,府藏虚罄,水旱盗贼,星象草木之变叠见杂出。” |
| jiā jiàn hù shuō家见户说 | 每家每户都知道。 | 《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
| 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见大 |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
| yún kāi jiàn tiān云开见天 |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 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
| 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图穷匕首见 |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 《战国策 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 bù jiàn jīng zhuàn不见经传 |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 dān dòu jiàn sè箪豆见色 | 比喻计较小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
| qíng jiàn hū yán情见乎言 | 同“情见乎辞”。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 dà wáng hǎo jiàn,xiǎo guǐ nán dāng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 指头目见面好说话,喽啰们难缠。指走狗借着主人势力敲诈勒索。 | 鲁迅《路》:“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 |
| jiàn qiáng jiàn gēng见墙见羹 | 比喻念念不忘先贤。 | 《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
| pí fū zhī jiàn皮肤之见 |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 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
| chóng jiàn tiān rì重见天日 | 重:重新。重新看见天和太阳。比喻摆脱了黑暗困苦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也作“复见天日”、“重睹天日”、“再见天日”。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幸天兵得胜,倭贼败亡,我等指望重见天日。” |
| shì ér bú jiàn视而不见 |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 lǎo chéng zhī jiàn老成之见 |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老练而周到的见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 |
| jiàn kū xīng bēi见哭兴悲 |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迟共疾,俺敢侍寻生替死,自古道见哭兴悲。” |
| jīng jiàn hài wén惊见骇闻 | 见“惊耳骇目”。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 jiàn yē fèi shí见噎废食 |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此皆见噎废食之说,究竟书可竟弃,仕可尽废乎?” |
| jiàn wēi zhī zhù见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 xiāng jiàn hèn wǎn相见恨晚 | 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 chá jiàn yuān yú察见渊鱼 | 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 《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鱼,不祥’。” |
|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见景生情 |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 元 宫天挺《七里滩》第四折:“俺那里水似蓝山如黛,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不见棺材不掉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 qiū shàn jiàn juān秋扇见捐 |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 yòu yú jiàn wén囿于见闻 | 拘泥于所见所闻。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
| jiàn tù gù quǎn见兔顾犬 |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 shā rén bù jiàn xuè杀人不见血 | 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 huàn nàn jiàn zhī jǐ患难见知己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
|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 jiàn xìng chéng fó见性成佛 |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
| pī yún jiàn rì披云见日 |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
| jiàn liè xīn xǐ见猎心喜 | 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 | 《二程全书》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
|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 |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 |
| jiàn jì yī máo见骥一毛 | 骥:千里马。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 xǐ wén lè jiàn喜闻乐见 |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 |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
| wèng tiān zhī jiàn瓮天之见 | 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 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
| xiān rù zhī jiàn先入之见 | 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 yàn què zhī jiàn燕雀之见 | 比喻浅薄的见识。 | 清·戴名世《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于人世已不复置其一喙,而吾犹呶呶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
| jiàn què zhāng luó见雀张罗 | 比喻设圈套诱骗。 | 《红梨记·踏月》:“则怕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满口儿如蜜钵,心如逝波。” |
| tú qióng bǐ xiàn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 guā mù xiāng jiàn刮目相见 | 见“刮目相待”。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 |
| qiǎn jiàn bó shí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 yún kāi jiàn rì云开见日 | 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 |
| jìng chén guǎn jiàn敬陈管见 | 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71回:“因御史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内称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俟数年后,朕能亲裁庶务,再行归政。” |
|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烈火见真金 |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 |
| lüè jiàn yī bān略见一斑 | 略:大致;斑:斑纹。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见到的一点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
| fū jiàn guǎng shí肤见謭识 | 浅陋的见识。 | |
| xiān jiàn bài zhēng先见败征 | 征:征兆,迹象。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
|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咸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jué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 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
| zhuō jīn zhǒu jiàn捉衿肘见 | 见“捉衿见肘”。 |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 zhuō jiān jiàn chuáng捉奸见床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发现在床上确有奸情。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见钟情 |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huài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 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 看得深,想得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
| jiàn qián yǎn hóng见钱眼红 | 见“见钱眼开”。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
| yī bān jiàn shí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
| bù jiàn tiān rì不见天日 |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八卷:“福州之人,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岂料端公赐问。” |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 jiàn dé sī qí见德思齐 | 见“见贤思齐”。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jiàn dàn qiú háo见弹求鸮 |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开口见喉咙 |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 |
|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
| bái rì jiàn guǐ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语本《史记 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 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 qiǎn jiàn guǎ shí浅见寡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
| shí yǐn shí xiàn时隐时见 | 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其间林木荟蔚,云烟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
| yǒu mù gòng jiàn有目共见 | 谓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 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
| mén hù zhī jiàn门户之见 | 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宋儒议论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学,故于苏氏门人,有意贬抑,此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 |
| shì sú zhī jiàn世俗之见 | 世人的庸俗见解。 | |
| kuī jiàn yī bān窥见一斑 | 指只了解一二。 |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
| gè zhí jǐ jiàn各执己见 |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 《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