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fǔ cháng zhī yào腐肠之药 | 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 | 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
| jǐn shí zhī wú仅识之无 |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
| qún qǐ ér gōng zhī群起而攻之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司马昭之心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 xián ér gǔ zhī弦而鼓之 | 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 zhù tuó zhī nìng祝鮀之佞 |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
| cháng shé zhī fù长舌之妇 |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
| ěr rǔ zhī jiāo尔汝之交 |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
| jīng shì zhī cái经世之才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 唐 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
| qín jìn zhī méng秦晋之盟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
| wú wàng zhī zāi无妄之灾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 guǎn bào zhī jiāo管鲍之交 | 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 miù yōu zhī shuō谬悠之说 | 谬悠:荒诞,无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两不傥。” |
| guò tíng zhī xùn过庭之训 |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
| fèn nèi zhī shì分内之事 |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
| tuó tuó zhī jì橐驼之技 |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 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
| jì wú suǒ zhī计无所之 | 犹言计无所出。 | 《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
| méi jié zhī huò眉睫之祸 |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
| bù jié zhī fǔ不竭之府 | 竭:尽,完。取之不尽的府库。比喻很富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
| qiáo qiān zhī xǐ乔迁之喜 | 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 | 《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 duō jiē zhī jiān咄嗟之间 | 一呼一诺之间,表示时间极短。 | 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间,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 |
| qí xī zhī jiàn祁奚之荐 | 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 jiān rén zhī xióng奸人之雄 | 奸人:奸恶诈伪的人;雄:指杰出人士。奸恶诈伪之人的魁首。多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夫是之谓奸人之雄。” |
| bù jīng zhī tán不经之谈 |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
| jiè xuǎn zhī jí疥癣之疾 | 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 | 元·关汉卿《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二折:“我虽在人闾闾之下,眉睫之间,又不比斗筲之器,疥癣之疾。” |
| yī fàn zhī dé一饭之德 | 喻微小的恩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 yī fū zhī yòng一夫之用 |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
| zhuó wěi zhī cái卓伟之才 | 卓伟:卓越伟大。指杰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戴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 |
| hé zuì zhī yǒu何罪之有 |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 jiāo guā zhī huì浇瓜之惠 | 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 汉刘向《新序 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之。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 |
| niú tí zhī yú牛蹄之鱼 | 见“牛蹄中鱼”。 | 《孔丛子·连丛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须租人,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 |
|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 zhī yù zhī róng知遇之荣 |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1回:“臣子遭缝明圣之主,知遇之荣,不要说六尺之躯。” |
|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 bà wáng zhī zī霸王之资 |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
| jī shān zhī zhì箕山之志 |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
| chèn rén zhī wēi趁人之危 |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
| fù yú zhī gù覆盂之固 | 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 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
| xiōng zhōng zhī yǐng胸中之颖 | 颖:聪明。心中的聪明才智。 | 汉·王充《论衡·程材》:“博学览古今,计胸中之颖,出谥十万。” |
| wàn quán zhī cè万全之策 | 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
| zhǎo yá zhī shì爪牙之士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
| yī qiū zhī hé一丘之貉 | 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 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 wáng zuǒ zhī cái王佐之才 | 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
| jiā fú zhī qīn葭莩之亲 |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
| nòng zhāng zhī xǐ弄璋之喜 | 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
| dà yǎn zhī shǔ大衍之数 | 大:大数;衍:演;大衍:指运用大数来演卦。指五十 | 《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 |
|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
| bēi bǐ zhī yīn北鄙之音 |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 |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
| dà fāng zhī jiā大方之家 |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 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 zhú lín zhī yóu竹林之游 | 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 | 《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
| bā huāng zhī wài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 mù jié zhī lùn目睫之论 | 比喻肤浅的见解。 | 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
| qián chē zhī jiàn前车之鉴 |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
| chuī huī zhī lì吹灰之力 |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 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
| mèng xióng zhī xǐ梦熊之喜 | 梦熊:指生男孩。祝贺生男孩之语。 | |
| zuǒ quàn zhī cāo左券之操 |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左联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 wú wàng zhī fú无妄之福 | 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 | 《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 |
| kàng jí zhī huǐ亢极之悔 |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 《周易 干》:“上九,亢龙有悔。《晋书 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
| míng mò zhī dōu冥漠之都 | 亦称“冥漠之乡”。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 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
| fǔ bì zhī xūn辅弼之勋 | 辅:辅助;弼:纠正。辅助国家的功绩。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 |
| cǎi xīn zhī yōu采薪之忧 | 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
| jiè lài zhī huàn疥癞之患 | 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今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祸已至也。” |
| zhǐ chǐ zhī shū咫尺之书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 《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
| wǎ yǐng huā yú瓦影之鱼 | 喻求庇于人。 | |
| shǐ shí zhī nán矢石之难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
| shùn xī zhī jiān瞬息之间 | 极短暂的时间内。 | 《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
| hé suí zhī zhēn和隋之珍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
| 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 |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gǔ yǐ yǒu zhī古已有之 | 古代就已经有了。 |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
| fù zhī yī jù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zhōng tiān zhī sī终天之思 |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 |
| hū zhī yù chū呼之欲出 |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 jí zhī rú chóu疾之如仇 |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 《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 |
| guā dài zhī qī瓜代之期 | 瓜代:指任期期满。指任期期满的时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
| xīn fù zhī hài心腹之害 | 心腹:比喻要害。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
| fēng chén zhī jīng风尘之惊 |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
| míng líng zhī zǐ螟蛉之子 |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
|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 qiān jīn zhī jiā千金之家 | 指富豪之家。 |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颠倒是非,飞片纸能丧数人之命;变乱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
| píng jǐ zhī zhào凭几之诏 | 皇帝临终遗诏。 |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
| fù zhī lí zǎo付之梨枣 |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
| 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 |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
| hòu jìn zhī xiù后进之秀 | 犹言后起之秀。 | 《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
|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它 |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 《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 |
| mí mí zhī lè靡靡之乐 | 同“靡靡之音”。 |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
| wú chǐ zhī yóu无耻之尤 | 尤:特别突出的。无耻之中最无耻的。 | 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
| tán zhǐ zhī jiān弹指之间 | 比喻时间极短暂。 | 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
|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 | 塞马。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
| gè zhōng zhī rén个中之人 |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
| wéi xīn zhī lùn违心之论 |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 zǔ lóng zhī nüè祖龙之虐 |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
| hàn mǎ zhī láo汗马之劳 | 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 qiān shèng zhī wáng千乘之王 | 千:极言其多。指天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 |
| 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 |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 《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
| pí fū zhī jiàn皮肤之见 |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 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
|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 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