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 |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 zhōng shēn bù chǐ终身不齿 | 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
| shǐ bù xū fā矢不虚发 | 矢:箭。形容射箭本领极高。 | 《魏书·王传》:“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
|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进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 lín wēi bù gù临危不顾 |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 《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 jīn shí bù yú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 wèi suō bù qián畏缩不前 |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
| fǎn yǎn bù shí反眼不识 | 翻脸不认人。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
|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妍皮不裹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 má bì bù rén麻痹不仁 |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 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
| bái shǒu bù yú白首不渝 |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 《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
| wàn jié bù fù万劫不复 | 永远不能恢复。万劫: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指万世;永远。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 |
|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 《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 ||
| shì bú kě dǎng势不可挡 |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 jū dà bù yì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唐 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树欲息而风不停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
| shǒu bù tíng huī手不停挥 | 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 fǎ bù chuán liù ěr法不传六耳 |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
| zàn tàn bù yǐ赞叹不已 |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
| hài rén bù qiǎn害人不浅 |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
| shǒu bù shì shū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
|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 chí zhèng bù ā持正不阿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
| xiāng huǒ bù jué香火不绝 |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 |
| hé lè ér bù wéi何乐而不为 |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
| bǎ chí bù dìng把持不定 |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
| mù bù kuī yuán目不窥园 | 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 bù rǎn yī chén不染一尘 |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 zhuī sì bù jí追驷不及 | 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已来不及追赶上飞奔的马车。比喻话说出去了无法再收回。 | 无名氏《杂事秘辛》:“言脱于口,追驷不及,聊志于此。” |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 bù kě zào cì不可造次 |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
| jiǒng rán bù tóng迥然不同 |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
| bù zhì bāo biǎn不置褒贬 |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
|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 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bù nài zhī hé不奈之何 |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谒微生,愿求脱命计。” |
| jié qīng bù wū洁清不洿 | 洁清:纯洁清白;洿:同“污”,污浊。保持清纯的品质,不同流合污。 | 唐·韩愈《与李翱书》:“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 |
| wàn gǔ bù mó万古不磨 | 磨:磨灭。永远不会磨灭。 |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
| bù chéng tǐ tǒng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 wò bù ān xí卧不安席 |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
| bù tóng dài tiān不同戴天 |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 《公羊传 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
| bù zhuó biān jì不着边际 |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
| bù fù kān mìng不复堪命 | 指无法再活下去。 | 《后汉书 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穷,无望来秋。百姓力屈,不复堪命。” |
| lè bù kě zhī乐不可支 |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
| yì bù cí nàn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 bù gēn zhī tán不根之谈 | 根:根据;谈:言论。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 jié ào bù xùn桀骜不逊 |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 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 |
| bá bù chū jiǎo拔不出脚 |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天保娘叹了口气:‘叫做陷进泥坑拔不出脚。’”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泰山不让土壤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luò yì bù jué络绎不绝 |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
| lái zhě bù jù来者不拒 |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
| dān qīng bù yú丹青不渝 | 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 huǎn bù jì jí缓不济急 |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
| bù néng zì yǐ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 bù huì zhī biàn不讳之变 | 不讳:死的委婉说法;变:变故。指人的死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不讳之变,诚难其虑。” |
| cù bù jí fáng猝不及防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
| yǔ bù zé rén语不择人 | 说话不看对象。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大约二位语不择人,失于检点,以至如此。” |
| bù kě sī yì不可思议 |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
| dà shì bù hú tú大事不糊涂 |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 《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 bù kě duō dé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 bú dé mìng不得命 | 未获允许,即推辞不掉。 | |
| yì bù shè sù弋不射宿 | 弋:射鸟。箭不射已经归巢睡眠的鸟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 kè hú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刻鹄不成尚类鹜 | 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
|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
| kè bù dài shí刻不待时 | 谓时间紧迫。 | 《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
| xíng cuò bù yòng刑措不用 |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
| sù bù xiāng shí素不相识 |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
| kè bù róng huǎn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
| kè bù róng sōng刻不容松 | 片刻也不能松懈。 |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析》:“犹恐内海匪船,潜赴外洋勾结,是杜绝售私之劲,实属刻不容松。” |
| bù dé rén xīn不得人心 | 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
| 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 |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 kòu bù kě wán寇不可玩 | 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 bù zì mǎn jiǎ不自满假 | 不自满,不自大。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
| bù zhí yī qián不值一钱 | 比喻毫无价值。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 |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
| bù kě shèng suàn不可胜算 | 胜:尽。数量多得不可计算。形容数量极多。 | 《东观汉记 邓训传》:“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胜算。” |
| bù jū xíng jī不拘形迹 |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
| bù bì shuǐ huǒ不避水火 | 指不畏凶险。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 jǔ zhǐ bù fán举止不凡 |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
|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
| bù xī běn qián不惜本钱 |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 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
| bù xiào zǐ sūn不肖子孙 |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 |
| dòng dàng bù ān动荡不安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 bù qū bù náo不屈不挠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牛不喝水强按头 |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老子娘不成!” |
| bù xué wú shù不学无术 |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 bù bì fēng yǔ不蔽风雨 | 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 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
| bù zú qīng zhòng不足轻重 | 犹言无关紧要。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 chuí shì bù xiǔ垂世不朽 | 垂世:留传后世;不朽:永不磨灭。名传后世,永不磨灭。 | 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歌德所以垂世不朽者,乃五十岁以后忏悔的歌德。” |
|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 |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
|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 bù kān huí shǒu不堪回首 | 不堪:不忍;回首:回头;引申为回顾、回忆。不能忍受回顾的痛苦。多指因回忆过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顾。 |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xíng bù cóng jìng行不从径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
|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不打不成相识 |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 chǐ chǐ bù xiū侈侈不休 |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 沙汀《闯关》:“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