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肩接武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à jiān jiē wǔ
基本解释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出处《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暂未找到成语驾肩接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驾肩接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 一十八般武艺 | 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
| 一接如旧 | 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
| 上气不接下气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 不文不武 | 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
| 东曦既驾 | |
| 东野败驾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
| 两肩荷口 | |
| 乃文乃武 | 唐 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
| 乃武乃文 | 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
| 亚肩叠背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
| 亚肩迭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
| 交头接耳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
| 传宗接代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
| 修文偃武 |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
| 修文演武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 |
| 偃武休兵 | 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
| 偃武修文 | 《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
| 偃武兴文 | 《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
| 偃武崇文 | 《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 |
| 偃武息戈 | 《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
| 偃武櫜兵 | 《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
| 偃武行文 | 《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
| 偃武觌文 | 清·李振裕《祠阙里雅》:“偃武觌文,风行四国。” |
| 允文允武 | 《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
| 克肩一心 | 语出《书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
| 入文出武 |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