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甑生尘的成语故事
拼音pò zèng shēng chén
基本解释甑:蒸食器。食器破烂且积满尘土。形容生活极为穷困。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那时呵,餐风宿水乡,恐破甑生尘愁范丹。”
暂未找到成语破甑生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破甑生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介书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 一介儒生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
| 一切众生 | 《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
| 一发破的 |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 一室生春 | |
| 一尘不到 |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
| 一尘不染 |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 一尘不缁 | 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
| 一木破天 | |
| 一死一生 | 《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
| 一生一世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
| 一生一代 |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
| 一生九死 | 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
| 一线生机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 一语破的 |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
| 一语道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
| 一路风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 七孔生烟 |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
| 七死七生 | |
| 七生七死 | |
| 七破八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 七窍生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
| 万家生佛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 万死一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
|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 三生有幸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