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任直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ng gōng rèn zhí
基本解释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出处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暂未找到成语秉公任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秉公任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剑之任 | 《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
| 一国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 一往直前 |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 一心为公 | |
| 一方之任 |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 一秉至公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 一秉虔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
| 一身两任 |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
| 一身二任 |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 一身而二任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 一钱不直 | 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
| 丁公凿井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 七相五公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
| 三旨相公 | 《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 不直一文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 不直一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
| 不胜其任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 专心向公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
| 中通外直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主圣臣直 | 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
| 主明臣直 |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 举枉措直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