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蹙蹙靡骋蹙蹙靡骋的故事

蹙蹙靡骋的成语故事


拼音cù cù mí chěng

基本解释指局促,无法舒展。

出处《诗经 小雅 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暂未找到成语蹙蹙靡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蹙蹙靡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与世靡争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东驰西骋清·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电传消息,或两国议和,交涉问题,而调查员东驰西骋,察其人心舆论,以知其彼此方针。”
之死靡二《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之死靡他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
从风而靡《汉书·韩信传》:“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
凤靡鸾吪《禽经》:“凤靡鸾吪,百鸟瘗之。”
力蹙势穷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书》:“率皆纵诞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势穷力蹙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盗赋以官,出于不得已,今既两路有兵,势穷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须此。”
向风靡然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坐靡廪饩明·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
夸多斗靡唐 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委靡不振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应风披靡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强食靡角《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愁眉蹙额茅盾《血战后一周年》:“内地的小商人为了上海‘钱庄不通’而愁眉蹙额。”
所向披靡《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所向皆靡《东观汉记》:“贾复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所向风靡《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抽祕骋妍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四六》:“本朝既废词赋,此道亦置不讲,惟世宗奉玄,一时撰文诸大臣,竭精力为之,如严分宜、徐华亭、李馀姚,如募海内名士几遍,争新斗巧,几三十年,其中岂少抽祕骋妍可垂后世家。”
抽秘骋妍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四六》:“本朝既废词赋,此道亦置不讲,惟世宗奉玄,一时撰文诸大臣,竭精力为之,如严分宜、徐华亭、李馀姚,召募海内名士几遍,争新斗巧,几三十年,其中岂少抽秘骋妍可垂后世者。”
掩耳蹙頞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操之过蹙语出《公羊传 庄公三十年》:“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攒眉蹙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只见那女郎侧身西坐,攒眉蹙额,有不胜怨恨的意思。”
旗靡辙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望尘靡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望风披靡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望风而靡《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